「一個月要多少行銷預算?」或「一個月5萬預算會不會太少?」,跟預算與成效有關的議題一直是數位行銷最常被問到的經典問題之一,本文主要以數位行銷與廣告投放的角度跟大家聊聊「如何評估廣告預算及投資報酬率」
長期投資在數位行銷的公司基本上不太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因為他們非常的了解幾個數字後面的意義,所以在討論這個議題之前我們先來惡補一下幾個常見的數位行銷專有名詞
1.CPC,以點擊計價的廣告模式(一個點擊需要付多少費用):
Google搜尋關鍵字廣告就是CPC的模式,這個應該大部分做行銷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但如果應用在「規劃預算」,那我們應該要從「總費用與點擊數」來看CPC代表的意義,
假設我們規劃一個月Google的預算是10萬元,期待可以帶進2萬次的點擊流量,那我們就必須將CPC控制在$5元以下才有辦法達標,在某些較競爭的產業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理論上我們雖然可以限制CPC不要超過5元,但代價可能是曝光數過低,可能發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影響的關鍵在於「到達網頁品質分數」與「競爭程度」。
2.CPM,每曝光千次的費用
當我們需要「以曝光為優先考量」時我們就會使用這樣的計價模式,例如Facebook目標設定為增加觸及人數或是Google的廣告訴求目標設為「品牌意識和觸及率」時,這樣的模式可以大幅降低曝光成本,如果應用在「規劃預算」時,
我們必須要先了解行銷預算的目的是什麼,通常高單價的服務型商品不容易在線上產生轉換,因此常常使用此方式進行曝光,例如再行銷銷期長達半年以上的坐月子中心服務。
3.CPL,取得一筆名單的成本(廣告費用)
這個常用在B2B潛在客戶/課程/活動 行銷上,如果使用Facebook的名單型廣告,它便會自動計算單筆名單取得成本,而如果使用Google Ads投放廣告時則搭配轉換追蹤碼來取得「單次轉換費用」,很多小公司或是剛接觸數位行銷不久的公司
最有可能忽略掉Google Ads廣告成效追蹤,主要原因出在網站設定較麻煩的原因。以比較容易操作的Facebook廣告來說,CPL依照產品特性及操作手法CPL可能介於100-500元之間,了解這個數字才能「正確的評估行銷效益避免產生不合理的期待」,
例如一個月廣告預算1萬元的廣告主卻期待帶來500筆名單,算起來CPL只要$20元,這種績效大概只有2015年以前有機會達成。
4.ROAS,廣告投資報酬率(每花一元廣費告可以產生多少營業額)
只要有搭配轉換價值追蹤碼Facebook跟Google都可以直接產生RAOS數據,FB就直接叫做ROAS而Google Ads必須自己加入「轉換價值/費用」這個欄位查看,以廣告投放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據,如果ROAS小於1這個廣告基本上就是投越多賠越多。
但實際操作還是要看ROI數據才能更清楚的算出合理的投報率是多少。
ROAS = 100% x 流量產生營業額 ÷ 流量獲取成本
流量獲取成本可以是Google/FB廣告費、KOL代言費、口碑行銷費、SEO優化費等等所有行銷支出費用
5.ROI,投資報酬率,扣除廣告費跟產品成本、人事費用之後的投資報酬率
對老闆來說這是唯一有意義的數據,直白地說就是「投資數位行銷有沒有賺錢?」,而上面1-4點算到最後其實都只是一個參考數據,終極目標還是要提高ROI,這也是此篇真正要探討的主題
ROI = 100% x (流量產生營業額*毛利率 – 流量獲取成本) ÷ 流量獲取成本
流量獲取成本同ROAS,但分子改為「營業額扣除所有成本」
如何評估行銷目標與預算? 請看下篇
如何評估行銷預算及行銷目標-看懂ROAS、ROI - 2
文章來源 悅思雲創行銷專欄,欲閱讀全文請至以下網址
留言列表